前 言
本標準是按照 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 1 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標準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新疆油田公司實驗檢測研究院、克拉瑪依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克拉瑪依市旅游局、 克拉瑪依市金絲玉促進會。
本標準起草人:劉新年、蔣宜勤、陽繁、凌云、韓峰
金絲玉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金絲玉的術語和定義、描述方法、產狀分類、命名規則、鑒定方法、鑒定項目、鑒定證書及標簽、標識。
本標準適用于金絲玉飾品及原料。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6552 珠寶玉石 名稱
GB/T 16553 珠寶玉石 鑒定
3 術語和定義
GB/T 16552、GB/T 16553給出的術語和定義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金絲玉
系指產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常見于新疆準噶爾盆地及周邊地區。主要由隱晶質——顯晶質石英及少量云母、絹云母、綠泥石、褐鐵礦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化學成分以 SiO2 為主,摩氏硬度 6.5-7。常見顏色為黃色、紅色、白色等,當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如 Fe、Mn、Ni、Cr 等)或混入其它有色礦物時,可呈現不同顏色。
3.2 結構
組成金絲玉的礦物結晶形態,顆粒大小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特征。
3.3 質地
是金絲玉的礦物顆粒大小、均勻程度及顆粒間的相互關系等因素所形成的綜合特征的表現,由結構、透明度、綹裂、內含物等因素構成。
3.4 凈度
金絲玉內部、外部特征對其美觀和耐久性的影響程度。一般以肉眼可見,包括金絲玉內部和外部的綹裂、絮狀物、砂眼等因素的含量多寡及分布狀態來評定。
3.5 皮色
金絲玉原料上留有風沙打磨痕跡的圍巖或風沙蝕變的表層,色彩上有“煙青紗”、“蛋白皮”、“烏鴉皮”、“大紅袍”、“沙漠漆”等。
3.6 產狀
指礦物或巖石的產出賦存狀態。其含義包括:礦物巖石的共生組合、與圍巖的關系、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等要素。
3.7 顯晶質集合體
指直接用肉眼或借助10倍的放大鏡即可觀察出其中的單個礦物晶體顆粒的集合體。
3.8 隱晶質集合體
指直接用肉眼或借助10倍的放大鏡不能觀察出其中的單個礦物晶體顆粒的集合體。
4 描述方法
4.1 顏色的描述
4.1.1 采用先次要色調后主要色調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慣用的顏色描述詞匯。例如:橙紅色。表示以紅色為主,帶有橙色調。
4.1.2 顏色的觀察和描述帶有很大的主觀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塊玉石上有兩種或多種顏色,或顏色特征含混難以表達,可采用過渡性、關聯性方法進行描述分類命名。有些局部顏色特征可以在備注中加以描述。
4.2 質地的描述
4.2.1 細膩無暇
質地致密、細膩滋潤,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10 倍放大鏡下難見礦物顆粒,肉眼難見綹裂、絮狀物。
4.2.2 細膩
質地致密、細膩滋潤,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肉眼可見局部有少量綹裂、絮狀物。
4.2.3 較細膩
質地較致密,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局部礦物結晶稍粗,肉眼可見少量綹裂、絮狀物。
4.2.4 粗糙
質地較粗,礦物結晶較粗大,顆粒感強。
4.2.5 綹
有少量呈定向分布或交錯的劈理、裂理、絮狀礦物排列等,尚沒有裂開。
4.2.6 裂
有劈理、裂理,已有明顯裂開。
5 產狀分類
5.1 山料
指產于原生礦的金絲玉:塊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狀,且棱角尖銳,形態各異。
5.2 山流水料
指原生礦經地質作用風化崩落后,經冰川河流搬運了一段距離,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區。主要特征:距離原生礦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
5.3 子料
指原生礦經地質作用后,經冰川、河流搬運,長時間風沙侵蝕打磨,主要產于戈壁荒漠或沖積、洪積扇中,主要特征:磨圓度較高,呈次滾圓狀、滾圓狀,表面凸凹不平,較為光滑;由于沉積環境的不同,表面可有不同顏色的皮色。
6 命名規則
6.1 一般命名
石英巖玉(金絲玉)或金絲玉(石英巖玉)。
6.2 優化命名
常見優化的方法有浸無色油和浸臘,其命名按 6.1 執行,在珠寶玉石鑒定證書中可不附注說明。
6.3 處理命名
6.3.1 金絲玉的處理方法主要是染色、充填等,經染色、充填處理的金絲玉應在商品標識或鑒定證書
備注中按下列方式命名:
a) 在一般名稱前注明具體處理方法,如:染色金絲玉;
b) 在一般名稱后加括號注明處理方法,如:金絲玉(染色);
c) 在一般名稱后加括號注明“處理”二字,如:金絲玉(處理);
d) 在一般名稱后加括號注明“充填處理”二字,如:金絲玉(充填處理);
6.3.2 在目前一般鑒定技術條件下不能確定是否經處理時,可以采用下述描述方式,如:“未能確定是否經××處理”或“表層顏色成因未能確定”等。
7 鑒定方法
按GB/T 16553規定執行。
8 鑒定項目
8.1 英文名稱:Jinsi Jade
8.2 礦物(巖石)名稱:石英巖,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
8.3 材料性質:
化學成分:石英:SiO2
結晶狀態:微晶—隱晶集合體,粒狀結構。
常見顏色:黃色、紅色、白色等。
光澤: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
解理:無。
摩氏硬度: 6.5-7。
密度:2.60g/cm3~ 2.71g/cm3
光性特征:非均質集合體。
多色性:集合體不可測。
折射率:1.544 ~ 1.553,點測法常為 1.54。
雙折射率:集合體不可測。
紫外熒光:一般無;含鉻云母: 無至弱,灰綠或紅。
吸收光譜:不特征,僅個別品種因含少量致色元素可產生特征的吸收光譜。
放大檢查:粒狀結構,可含云母或其它礦物包體。
特殊光學效應:貓眼效應、砂金效應、暈彩效應。
8.4 優化處理:
a)染色處理:可染色,放大檢驗可見染料在粒間分布。
b)充填處理:用樹脂等材料充填裂隙,紅外光譜檢測可出現有機物吸收峰。
9 鑒定證書及標簽
9.1 鑒定證書應包含以下內容:
a)名稱;
b)形狀;
c)顏色;
d)總質量(如果包括附帶物,應該說明);
e)密度;
f)折射率;
g)實物圖片;
h)備注(必要的其他說明);
i)其他特殊檢測方法(必要時);
9.2鑒定標簽可僅提供材料名稱及總質量。
10 標識
每一件用于銷售的金絲玉產品都應附有標識,標識內容包括:
a)名稱;
b)價格;
c)生產企業或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
相關文檔下載:地方標準《金絲玉》DB65T 3442 —2013(2013101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