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子料掛件-富貴有余
這個問題,家有和田很早之前就聽網友討論過,今天家有和田整理了一些朋友們的觀點,看看玉友們覺得大家說得怎么樣?同不同意下面諸多理由。
首先,在于審美差異。比如:國外的彩寶,后期人工優化的比較多,很多彩寶都進行過一些優化手段,比如:用熱處理技術進行的“改色”和“注油”等。這些優化的手段,國外的消費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國內,消費者們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這樣的優化處理的。你看大家對有紋有裂都這么糾結,就知道國人對材質的天然性是多們的重視了。
另外,國外喜歡標準清晰的東西。比如:鉆石。玉沒標準,所以國外的消費者很難弄的懂,就沒辦法喜歡起來了。
總結來說:“東方人不接受優化,西方人不接受沒標準。”這個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了。
其次,在于文化差異。中國人寵愛和田玉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結晶。就拿鉆石和和田玉來比較吧。西方人雖然對鉆石也有4C 的說法,但首先就是切工,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鉆石的品質。大家注意到沒,鉆石原料再大,西方人也不會弄個花件出來,并賦予一定的意義。永遠是按照圓形、公主方、梨形和馬眼形狀進行打磨,哪怕那個成品出來快趕上巴掌大了,鑲嵌在手杖上,也沒做花件,擺件或手把件的。而中國人對于石頭已經賦予了比較人性化的詩意,骨子里中華民族是個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節;虛懷若谷;節節高等既有吉祥的含義,更有士大夫的精神。中國人欣賞的玉器,更愿意結合石頭本身的優缺點,加上精美的做工來表達自己的意愿,人石合一。
碧玉-素面環牌
還有,西方多是海洋文明,開放外向,所以只喜歡金銀那種閃閃發光的東西,而東方人的大河文明會喜歡和田玉這種內斂的東西,老外不是不喜歡玉,只是不像國人那么喜歡而已。他們對玉不感冒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和田玉在中國有著不同尋常的象征性意義。中國人愛玉傳統是遺傳自龍山和河姆渡文化,在歷史的過程中加入了神性和權威性,玉字就是王字加一點,天子帶的東西,能不尊貴么?中國人喜歡和田玉,而西方人喜歡鉆石,玉溫潤而內斂,鉆石則美的張揚,和田玉體現了中國人的含蓄和內斂的特征,但是現在的中國人似乎更愿意顯擺,于是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奢侈品消費潮流!